曾經有位身心障礙者的朋友告訴我,
他說他從小到大,身邊的人總告訴他,他哪裡還不夠好,
可是他好需要知道自己哪裡還不錯,
這樣他才不會一直覺得自己很糟糕,
所以他決定要開始在生活中練習發現自己的好。
.
他話說的很直白,卻也說得很有智慧。
.
〈想一想,我的罈子裡裝著什麼〉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?
平常,
特別是遇到不如意的時候,
要找到自己不夠好的證據可能非常容易,
但要相信自己其實還不錯,
卻不是一件我們熟悉的事情。
.
這其實很考驗我們有多相信自己的美好
.
Satir在《新家庭如何塑造人》一書中,
以罈子來比喻一個人對自己自我價值感的形容,
她說每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罈子時,
我們都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:
(1)現在裡面裝了什麼?
(2)它滿到什麼程度?
.
這代表著罈子裡的東西不會一成不變,
是會變動的,
可以不斷增添,
可以更豐富的。
.
所以,
我們現在就可以停下來去檢視一下,
今天以前我的罈子裡裝的是對自己的什麼感覺?
是貶抑的,還是滋養的?
而這些感覺又有多滿?
.
現在的你
願不願意去發現一些新的,
來裝進自己的罈子裡?
.
〈練習用一個平衡、公平的眼光來發現自己〉
當然,
去覺察自己罈子裡裝了什麼,
並不是要開啟另一項檢討自己不夠好的工作,
也並不是要我們只看見自己的好,忽略自己的不足,
而是想要邀請大家練習
用一個平衡、公平的眼光來發現自己。
.
如同我這位有智慧的朋友一樣,
雖然過去沒有人告訴過他:他哪裡做得還不錯,
但他現在仍然可以為自己去練習發覺自己的好。
.
倘若我們能夠像Satir期許自己的-
「當個偵探家」一般去發現自己,
平衡的去看看自己不足以及美好,
也許我們就會越來越能看見自己的完整,
不足的我、美好的我,都是我身上珍貴的一部分,
.
而還不足的部分使我成長,
美好的部份我可以善加運用,
慢慢的也許罈子裡的風景就會越來越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