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養過一隻貓,在我的心理上,牠就像是我的兒子一般。我在牠出生一個半月斷奶時,把牠帶回家。我想,牠也把我當做媽媽,因為,當我洗澡的時候,我必須不斷地把頭探出浴簾外,讓牠看見我,牠才會感覺安心地不再喵喵叫。這總讓我想起在書本裡學到的銘印現象。
銘印現象是指動物會將第一眼看見的生物當做母親,並且與其產生極為強烈的親近感,並和對方建立起連結。我想,我不是牠第一眼看見的人,卻是在牠開始探索世界之後,朝夕相處的一個人。於是,我們之間產生了濃烈的情感連結。
我陪著牠踢球、玩耍,牠陪著我工作。晚上,牠會坐在床頭,等我上床一起躺下。早晨,牠會陪著我一起起床,即使睡眼惺忪。對我而言,牠完完全全滿足我被愛、被關注的需要。而我,也同樣地這樣對待牠。
在牠快一歲時,因為不斷發燒被診斷出患有先天缺乏造血功能的罕見疾病,牠剛開始發病時,由於醫生說有生命危險,再加上牠又高燒不退,我幾乎是無法睡覺,就算睡了,我的耳朵也是醒著的,一聽到有任何聲響,我就會跳起來去看牠是否安好。
後來,朋友介紹找到一位好醫生,成功地挽回了牠的生命,卻開始了昂貴醫藥費的過程,我記得當時高峰時期,我一個月的醫藥費高達四萬元,為了牠的醫藥費,我努力地賺錢,我實在沒有辦法因為錢就放棄牠,所幸牠也很努力,慢慢的,醫藥費隨著牠的健康恢復也逐漸遞減。
以為,牠會和其他貓咪一樣,平安地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但終究,牠只活了五年。我也成功地走過沒有牠的日子。在生活裡,我常常想起牠。
每當夜晚抬頭望見星星時,總覺得最亮的那顆星,是牠在注視著我,我會和牠說說話,告訴牠:「我過得很好,你也要開開心心的。」因為我曾經聽過有人說,每個失去肉體的靈魂最後都會變成星星,在天上散發著愛與光亮,給他愛著的人們。
死亡是生命的斷然中止,意味著生命的有限。但是,在這有限中,卻無法斷絕我心裏與貓兒子的連結。今年暑假我前往溫哥華參加薩提爾模式大師班,標題是:「有限中的無限」。
在那裏,我和一位舞蹈治療師閒聊著一張我從台灣帶去的標題為「無極」的專輯,那卷專輯的曲目安排是依據季節來編曲與創作,全是由中國傳統樂器演奏,第一支曲子是「冰封.新綠」,我聊到那隻曲子的濃厚哀傷,這位有智慧的舞蹈治療師說:「這就是有限。」
剎那間,我意識到面對「有限」的接納與逃避,若是我感受哀傷,很想逃開或拒絕面對,那「有限」將具有強大的毀滅力量。若是,我能坦然接納「有限」,或許生機也就在接納與面對之中,冒出新綠。
我可以在面對貓咪死亡之後,學習自己一個人過日子,並且平安、踏實地活著。也可以在充斥著外國人的英語環境中,專注的感受著心裡的經驗,並且搜索所能有的英文字彙,盡力的表達。
若是,我坦然地與我有限的英語表達能力相遇,我的表達會是順暢的,但若是,我有那麼一絲對自己的擔心與懷疑,我將進入被語言的有限箝制的狀態。原來,這就是「有限中的無限」。
在日常生活的關係裡,我們也常經驗著「我和你是不同的有限」。夫妻雖然相戀結婚,即使覺得二人是多麼地契合才決定攜手步入禮堂,但終究會發現原來我和你是如此的不同。親子之間也是,對父母而言,是自己教養長大的孩子,也一直表現得讓自己放心與驕傲,最後,竟然選擇了一個我不滿意的另一半。原來,我的孩子還是和我不一樣。
若是,我選擇不去正視「我和你是不同的有限」,而是不斷地要求關係中的他者符合自己的期待,並且堅持對方改變,才能讓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,如此,心情才能平靜,便會衍生出關係的衝突。
相反地,若是我去正視「我和你是不同的有限」,我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,我希望得到什麼?而對方是怎樣的人?他想要什麼?於是,我因為明白我們是不同的,所以,我必須負責任的處理自己的需要,同時了解、尊重、接納對方,並且給予愛及信任。
於是,我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,發揮創意,選擇我覺得最適切的反應來面對關係與他人。這便是有限中的無限生機。
生命常常給予我們弔詭的智慧,放下才能得到;死亡才能重生;面對有限才是無限。電影冰原歷險記4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:「壞事是好事的假裝。儘管事情看來很糟,但每個角落都有彩虹。」或許,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難題,我們所能做的便是覺察自己,並且謙卑的學習,而後對一切獻上感恩。
(改編自張老師月刊關係與界線專欄2013年10月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