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對未滿足期待的選擇

李島鳳如初薩提爾心理諮商所應對未滿足期待的選擇

有一天,妹妹和我分享她陪外甥去看鬼滅之刃電影的經驗,她原本想就是小孩看的卡通,但後來確實被感動了,電影結束時,還聽見電影院裡許多啜泣的聲音。因著她的描述,引發我的好奇,所以我就看了電視動畫版。

結果發現這部動畫其實是描述人們面對生命中失落的選擇,主角炭治郎無論如何都要讓他一息尚存的妹妹,可以以人的樣貌繼續活著。而所謂的鬼,其實也都是在生命中,曾經受過傷經歷內在需求的挫折與失落,而選擇用某種偏執的方式來滿足失落的反應。


未滿足期待是想得到卻得不到,包含對他人與自己


在薩提爾模式裡,有個專有名詞,稱做「未滿足期待」,未滿足期待指的就是在生命中想要滿足的期待,但實際上卻是落空了的現象。例如:10歲的生日,爸爸說好要一起去動物園玩,很興奮期待著生日的到來,最後爸爸卻食言了。

又或者一直很期待媽媽可以讚賞與肯定自己,卻始終得不到,就連鄰居稱讚自己長得很漂亮,媽媽都可以說:「哪有啊?她屁股很大,腿很粗呢!」這些都是你期待著卻無法實現的未滿足期待。


鬼滅之刃中武功強大的鬼下弦之伍,原本是體弱多病的少年,在鬼的首領無慘的拯救之下,得到了強大的身體,但付出的代價是要以吃人為生,下弦之伍的父母憤怒、傷心,決定殺了自己的孩子再一起自殺,下弦之伍無法理解怎麼會有要殺死孩子的爸爸,覺得與父母之間的羈絆是假的,於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憤怒之下殺死了自己的父母,母親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說:「對不起,沒能給你生個強壯的身體。」

瞬間,下弦之伍明白了父母的心情,也懂了父親在舉刀之時說的:「沒關係,我們會陪你一起死。」原來父親是要背負他的殺人罪,與他一起共赴黃泉。


但錯誤已經造成,他再也無法挽回父母的生命,他意識到他親手將真正的羈絆切斷了。面對自己的錯誤,他接受了無慘的說法:「一切都歸咎於無法接受你的父母,你要為自己的強大感到驕傲。」

但在他的內心,卻止不住地思念父母,以致不斷地創造假的家人,卻依舊感受到強大的空虛感。他在消失之前說:「為了尋求羈絆,我試著拼命伸出手,卻什麼都碰觸不到。」


下弦之伍原本有著對父母的未滿足期待:「父母要盡力地守護他的生命。」因此,面對未滿足期待的憤怒之下,手刃雙親。卻在理解了父母是如何愛他之後,產生了對自己的未滿足期待:「我居然親手斬斷與家人之間的連結。」

在無法原諒自己的狀況下,將責任都推給了父母,也用武力強迫他人來成為家人,並且暴力以對,他試圖建立家的氛圍,卻怎樣都感受不到愛。


面對未滿足期待的選擇


面臨未滿足期待,常常讓人感覺遺憾,但逝者已以,來者可追,追的又是什麼呢?炭治郎努力地鍛鍊自己,為的是找到方法,喚回親愛的妹妹。下弦之伍想要重拾家人之間的愛。

他們在乎的、想要的,其實都是愛的連結,但面對的方式天差地遠,炭治郎努力地保護妹妹,下弦之伍則讓人恐懼而不得不假裝是他的家人,但他心知肚明,內在非常空虛。所以,炭治郎說:「鬼是悲傷的生物」。


遺憾本身的失落已讓人無法承受,若是面對的方式讓自己更加地感到悲傷與憤怒,那更是增加負擔。薩提爾模式治療信念:「改變是有可能的」。但是,面對未滿足期待,到底可以改變的是什麼?

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,因為未滿足期待是我的一部份,是我感到遺憾,所以,為了自己,我要如何面對未滿足期待,才能好好地照顧自己呢?


面對未滿足期待,你可以有幾個選擇:


繼續保有未滿足期待


人們會選擇繼續緊緊抓住未滿足期待,通常是因為保有期待能滿足的需要,對當事人是很重要的。就如下弦之伍不斷地邀請別人成為他的家人,就是想要感受家人之間的連結與愛。又或者在生活中,期待得到母親的讚美,若母親能讚賞我,那我就是被肯定的了,所以我得繼續保持期待,因為我一旦放棄了,就必須面對母親並不肯定我的事實。

有時候,這個面對、承認得不到肯定的心痛,程度會強烈到讓人感到害怕,因此寧可緊緊抓住期待的希望。選擇保有未滿足期待,可以避開承受傷心,並擁有希望,但在希望的同時,也將無數次面臨失望,陷入痛苦、難過與憤怒的心情之中。


尋找替代方式


所有想要被滿足的期待背後都有一個需要,例如:期待母親讚美是想被肯定,那滿足肯定或滿足愛的其他可能是什麼?或許母親對你的肯定不是透過讚美,而是其他方式,你能否尋找看看母親對你的肯定的方式是什麼?

也或許母親就是無法肯定你,那你能否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他們對你的肯定?當然,尋找替代方式就意味著我要放掉原有的期待,同時,你也可能因著更加瞭解期待背後的需要,而能幫忙自己找到更妥切的方式去滿足需要。


採取行動,滿足期待


若你真的覺得你的期待對你很重要,你是否願意為自己採取行動來獲取期待。你期待母親可以讚美你,你是否願意向母親表達,那是你需要的肯定?此刻,或許你會覺得這想法太瘋狂,但它的確是個選項,它代表著你願意為你想要的去努力付出。

我遇過成功的經驗,一位當事人因著表達,而他年老的父親滿足了他的需要。又如下弦之伍明白自己犯錯了,期待被原諒,父母的原諒對他來說就是重新恢復家人的連結,感受愛。

就在他鬼身消失的同時,他以為無法和父母去到相同的地方,結果父親的聲音出現:「沒有這回事,我們一起去,即使是地獄。」

剎那間他身上的鬼印記消失,回到那個純真的童身,在父母環抱下大哭,他得到自由與釋放。
重要的是,做出這個選擇的態度:「我是為了我自己去採取行動,我可能會成功,也可能會失敗,因為我無法掌控他人的反應。

成功了,值得慶賀;失敗了,也值得好好欣賞自己為了想要的需要去跨出勇敢的一步。」


放下未滿足期待


臨床工作上,最常遇見對於父母和伴侶的未滿足期待,特別是父母,父母其實是平凡人,只因他們戴上了父母的角色帽子,便被眾人期待著他們理想上應該發揮的功能。

但事實是他們也有成長過程的酸甜苦辣,即使成為父母,這些過往的歡喜憂傷也可能會干擾他們發揮父母的角色功能。

所以,面對父母就是無法滿足你的期待,你是否願意選擇放下?接納父母的不完美,解構對於父母理想角色行為的期待。承認父母做不到,令人傷心、難過,好好地陪伴自己消化得不到的失落,在陪伴自己的過程,你已經成為自己的好父母了。


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呢?你的選擇能否「善待自己」?


祝福你!


(改編自張老師月刊向薩提爾學愛專欄2021年4月份)